2025年7月,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结果出炉,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未能保住多数席位,标志着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首次在参众两院同时失势。
首相石破茂面临空前压力,党内派系趁机发难,尤其是安倍派蠢蠢欲动,试图重夺权力。日本民众对物价飞涨和经济低迷的不满,在选票中清晰显现,而国际社会对这一结果的意外程度,远超预期。
石破茂的政治生涯起步于1986年,彼时他以29岁的年纪当选众议员,背靠父亲石破二朗的政治资源,在自民党内迅速崭露头角。他以政策见长,尤其在防卫和农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。2007年至2008年担任防卫大臣期间,他推动自卫队现代化改革,主张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同时提升日本自主防卫能力。
这让他在党内赢得一定支持,但也因直言不讳得罪了不少同僚。他长期游走于各大派系之外,靠个人能力和政策主张立足。2024年9月,岸田文雄因政治献金丑闻和低迷民调宣布放弃连任自民党总裁,石破茂在激烈的九人竞选中胜出,成为日本第102任首相。然而,上台不到一年,他就迎来了参议院选举的重大挫败。
2025年7月20日,日本参议院选举改选124席,外加1个补选席位,共125席。执政联盟在非改选席位中拥有75席,需再拿50席才能保住参议院多数地位。据日本放送协会(NHK)报道,自民党仅获39席,公明党拿下8席,总计47席,未能达到预期目标。这是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,首次在参众两院均失去多数席位。立宪民主党获得22席,与上届持平;国民民主党与参政党分别增加至17席和14席,显示民粹主义力量的崛起。
选举结果公布后,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评论称,这一结果出乎意料,可能为日美关税谈判蒙上阴影。
选举失利的原因复杂而深层。2023年底爆发的自民党“黑金丑闻”持续发酵,涉及派系通过政治资金宴会收取回扣,严重损害了自民党的公信力。石破茂上台后试图通过修订《政治资金规正法》提高透明度,但2025年3月,他被曝向新当选议员发放10万日元礼券,引发新一轮争议。
《朝日新闻》报道称,这些礼券名义上是“纪念品”,用于购买西装等物品,但被质疑违反政治伦理。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强烈,加剧了对石破茂的不信任。
经济问题是选民不满的核心。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,截至2025年5月,实际工资连续五个月负增长,米价上涨三成,家庭购买力显著下降。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的“从未买米”失言,更是火上浇油,被民众批评为脱离现实。
与此同时,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加征25%关税,导致日经指数在选举前一周下跌5%,企业信心受挫。公明党提出的减税和现金补贴政策未能有效缓解民众压力,选民用选票表达了对执政联盟的不满。
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迅速浮出水面。自民党虽是日本第一大党,但内部派系林立,包括麻生派、岸田派和安倍派。选举结果公布后,麻生派率先发难,公开要求石破茂辞职。一位麻生派高层在媒体前表示,石破茂的领导力已不足以应对当前危机。
安倍派则更为隐晦,通过闭门会议将选举失利的责任归咎于石破茂,试图推举高市早苗接任。高市早苗以强硬的保守派立场著称,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并对华强硬,颇受党内右翼支持。《产经新闻》报道称,岸田文雄也私下表达了重新参选总裁的意愿,显示派系间的权力博弈愈演愈烈。
石破茂并未轻易退让。7月21日,他在东京的自民党总部召开记者会,强调将继续担任首相,理由是日美关税谈判正处于关键阶段,任何权力真空都可能使日本在国际舞台上陷入被动。他提到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因权力真空导致国际地位受损的案例,试图以此凝聚党内支持。
然而,他的表态未能平息党内反对声音。麻生派在选举当晚至次日凌晨于东京一家酒店召开紧急会议,讨论更换首相的可能性。麻生太郎在会后面对记者提问时保持沉默,但其态度已表明对石破茂的不满。
石破茂面临的两条路都不轻松。第一条是扩容执政联盟,争取在野党或小党的支持,以重新获得国会多数席位。他曾尝试与日本维新会接触,提出在单一选区整合候选人的计划,但维新会领导人前原诚司明确表示对石破茂的领导力缺乏信心。
第二条路是维持现状,但这意味着执政联盟在国会的提案可能被在野党拦截。《每日新闻》报道称,立宪民主党计划联合其他在野党提出不信任动议,进一步削弱石破茂的执政基础。时事通讯社的民调显示,石破茂内阁支持率在7月跌至20.8%,不支持率高达55%,创下执政以来最低纪录。
参政党的崛起为选举增添了新变量。这个极右翼政党通过“日本优先”口号和反移民立场,吸引了部分自民党选民的支持。据NHK报道,参政党从上届的1席增至14席,显示民粹主义在日本的抬头。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分析指出,日本政局的动荡可能导致领导层更替或联合政府改组,但短期内难以解决经济困境。
天创网配资-最好的股票配资导航网-网上配资的平台-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