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455年,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饭局。
晋国最强王者,智伯瑶,端着酒杯,眼神里全是戏。他对面的赵襄子,脸黑得像锅底。
“无恤啊,晋阳边上那两座城,给我。”
这不是商量,是通知。
赵襄子一口回绝:“祖宗的地,不能给!”
“啪!”酒杯碎了一地。智伯的耐心也没了。“不给?行,我叫上老韩家和老魏家,打到你给!”
谁能想到,就因为这场“霸道总裁式”的索地,当时实力最炸裂的智氏,最后竟被满门抄斩。而这场冲突,直接给延续了三百多年的春秋时代,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。
战国的大门,就这么被一脚踹开了。
智伯凭什么这么横?这得从晋国当时的“公司架构”说起。
那时候的晋国,国君早就是个摆设,真正说了算的,是六个手握重兵的卿大夫,号称“六卿”。赵、魏、韩、智、范、中行,六家就像公司的六个大股东,董事长(国君)早就被架空了。
玩过“狼人杀”吗?晋国的政坛就是一场高端局。范氏和中行氏先出局,被其他四家联手赶走,家产也被瓜分。牌桌上,就剩下了智、赵、魏、韩四家。
而这四家里面,智伯瑶,就是那个手握四张A的男人。
论打仗,他把周边小国揍得叫爸爸;论搞经济,智家的地盘越来越大,人口越来越多。可以说,他就是当时晋国的顶流,实力碾压其他三家。
可这个人,有个致命的毛病:太飘了。
他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,看谁都像小弟。有一次喝酒,他当着所有人的面,揪着韩氏老大韩康子的胡子玩,还顺带侮辱了人家的家臣。他手下有个叫智国的人劝他:“主公,做人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,别把人都得罪光了。”
智伯听完哈哈大笑:“我不欺负他们就不错了,他们还敢动我?”
你看看,这flag立的。
这份深入骨髓的傲慢,让他想出了一个“骚操作”。他打着“为国君扩大直辖领地”的旗号,要求韩、魏、赵三家,每家都得吐出一百里土地。
明眼人都知道,这地最后肯定落入他智伯的口袋。这就是赤裸裸的职场PUA,借着公司的名义,给自己捞好处。
韩康子和魏桓子,心里一万个不愿意。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啊,智伯太强了,不给就得挨打。两人合计了一下,忍了,先把地给了。
可这招在赵襄子这儿,失灵了。
赵襄子,是个狠人。他爹赵简子当初选继承人,搞了个“极限挑战”,把几个儿子叫到常山,说“我的宝符藏在那儿,谁先找到谁就当继承人”。结果其他儿子累死累活地找,就赵襄子一个人空手回来,说:“我找到了,从常山上往下看,代国唾手可得,那才是您的宝符。”他爹当场拍板,就是你了!赵襄子要的不是眼前的宝物,而是未来的江山。
面对智伯的勒索,这种有长远眼光的人怎么可能低头?“土地是祖宗的,一寸都不能给!”
智伯彻底被点燃了:“好你个赵无恤,敬酒不吃吃罚酒!”
公元前455年,智伯带着韩、魏两家的小弟,组成三家联军,浩浩荡荡杀向赵国。
赵襄子知道硬刚没好果子吃,立刻带着人退守晋阳。这可是赵家的老巢,城高墙厚,粮草充足,准备打持久战。
联军围着晋阳打了整整两年,愣是啃不下来。智伯急得抓耳挠腮,直到有一天,他看见城外的晋水,一个恶毒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型。
“把水引过来,淹了它!”
智伯下令,在晋水上游筑起大坝,再挖开渠道,滔滔洪水如巨兽般扑向晋阳城。
城里瞬间成了一片汪洋。士兵们只能站在屋顶上射箭,锅碗瓢盆都飘在水上,老百姓连做饭都得吊着锅。绝望的气氛开始蔓延。
城外,智伯坐着船,看着水中的晋阳城,志得意满。他对韩康子和魏桓子说:“今天我才知道,水,原来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啊!”
话音刚落,他没注意到,身边的韩、魏二人,脸色瞬间变得惨白,悄悄用胳膊肘互相碰了一下。
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:今天你能用水淹晋阳,明天就能用汾水淹我魏国的安邑,用绛水淹我韩国的平阳。咱们这就是“唇亡齿寒”啊!
城里的赵襄子,也算准了这一点。他派谋士张孟谈,趁着夜色,偷偷潜出城,找到了韩、魏两家的主帅。
张孟谈的话像一把尖刀,直插二人心脏:“二位,唇亡齿寒的道理,不用我多说了吧?智伯是什么人,你们比我清楚。今天赵国没了,明天就轮到你们!”
一拍即合!三家当即决定,反了!
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,韩、魏两家的士兵悄悄掘开了引向自家营地的堤坝,反手就把洪水引向了智伯的大营。
智家军队还在梦里,就被滔天洪水冲得七零八落。紧接着,赵襄子的军队从城里杀出,与韩、魏两军里应外合。
智伯,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王者,在混乱中被生擒。
赵襄子对他是恨之入骨,不仅杀了他,还干了一件让后世都毛骨悚然的事——把他的头盖骨砍下来,涂上漆,做成了一个酒杯。在古代,这叫“饮器”,是对敌人最极致的羞辱。据说后来有使者来访,赵襄子还得意洋洋地用这个“特制酒杯”请人喝酒,把人家吓得够呛。
晋阳之战,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落幕。智氏被灭族,土地被三家瓜分。晋国国君,彻底成了光杆司令。
故事到这里,还没完。
虽然三家成了事实上的老大,但名分上,他们还是晋国的“臣子”。这种“非法持股”的状态持续了五十多年。
直到公元前403年,三家的后人觉得,是时候转正了。他们组团跑到洛邑,找到了周天子周威烈王,说:“老板,给我们个名分吧,封我们当诸侯。”
周天子当时的心情,估计比吃了黄连还苦。按规矩,是天子封诸侯,哪有臣子逼着老板给自己升职的?
可他敢不答应吗?周王室早就衰落得连个保安队都拉不出来了。不答应,人家回头就把你家给拆了。
于是,周威烈王只能捏着鼻子,点头同意。
这一点头,不得了。它等于向全天下宣布:周朝建立的“礼乐制度”,那套靠血缘和名分维持的秩序,彻底玩完了。从今往后,谁的拳头大,谁就是规矩!
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里,就把“三家分晋”作为开篇,因为他认为,这就是天下礼崩乐坏的开始。
从此,春秋时代温情脉脉的面纱被彻底撕下,一个弱肉强食、残酷无比的战国时代,正式拉开序幕。赵、魏、韩三国,与秦、齐、楚、燕并列,史称“战国七雄”。
可悲的是,三家分晋,看似是三家的胜利,却也埋下了祸根。分裂后的晋国,再也没有一个能与秦国抗衡的超级大国。三家地处中原,首当其冲,成了秦国东出路上的“减速带”,被一个一个地碾碎。
如果当年智伯不那么傲慢,如果晋国没有分裂,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?
可惜,历史没有如果。
智伯的失败,不是输在实力,而是输在认知。他不懂得敬畏,不懂得分享,更不懂得人性。而赵襄子、韩康子、魏桓子,他们赢在了懂得隐忍,懂得结盟,更懂得在最关键的时刻,果断出手。
这哪里只是古代的权力斗争,这分明就是一部浓缩了人性、战略和生存法则的史诗大片啊!
天创网配资-最好的股票配资导航网-网上配资的平台-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