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两次世界大战,西方人聊起来总是一副自家后院起火的架势,欧洲战场、诺曼底登陆、原子弹投掷,这些事儿他们倒背如流。可一提中国,就开始打马虎眼了。
在此前有位英国教授在讲座上问大家,二战啥时候打响?底下人异口同声1939年。结果有个中国学者慢条斯理地说,对我们来说,1931年九一八事变就算开了头。全场安静几秒,然后是嗡嗡的议论声。这事儿听着新鲜,其实根儿上就是东西方看历史的视角差得老远。
西方人觉得大战是他们内部的权力游戏,中国顶多是配角;中国人呢,从一战华工的苦力,到二战十四年抗战,那叫一个刻骨铭心。不是谁故意忽略谁,而是历史叙事从根儿上就没对齐。
一战那会儿,西方人常把整场仗说成是欧洲贵族间的意外擦枪走火,萨拉热窝一枪,联盟链条崩盘,军备竞赛一触即发。停战后,他们签凡尔赛和约,重画地图,继续分殖民地。可中国人看这事儿,压根儿不是啥高大上的误会,而是列强分赃不均的延续。
德国作为后起之秀,只捞到非洲和太平洋的零星地盘,总共不到三百万平方公里,英法早把亚洲非洲啃得七七八八,它不服气,才憋出这出大戏。中国呢,本来就没直接派兵,但从1916年起,英法从咱们这儿招了十四万华工去欧洲干脏活累活。
这些人不是军人,却在前线挖壕沟、修铁路、运尸体,1917年到1918年,索姆河和凡尔登战场上,他们的铁锹声没停过。华工伤亡上千,贡献大得能让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去巴黎和会。
可结果呢?1919年1月,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他们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租借权,谁知直接被转手给日本。法国外交官们还阴阳怪气,说亚洲人懂啥国际事务。这下子,国内炸锅了。5月4日,北京学生上街,喊着还我青岛,罢工罢市浪潮席卷全国。
五四运动就这么点着了火,推着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。可西方历史书里,这段儿往往一笔带过,华工的汗水换来的座位,到头来成了笑话。中国人记着这屈辱,不是为了记仇,而是提醒自己,弱国无外交。
华工的铁锹,敲醒了谁的梦?
中国作为战胜国,本该拿回山东权益,结果日本凭着跟英法的秘密协议,轻松接盘。克列孟梭他们压根儿没把中国当回事儿,会议纪要里,山东条款敲定得飞快。中国代表摇头走人,拒绝签字。这不光是权益丢了,更是尊严踩在地上。
国内反应来得猛,北大清华学生带头,罗家伦他们起草宣言,全国知识分子跟进。运动从北京烧到上海天津,工人下岗,商人关张,政府没法子,只能撕毁和约草案。五四不只是反帝,还点燃了新文化运动,推着中国反思传统,拥抱科学民主。
西方人后来承认了这段儿影响大,但一战教科书里,华工往往只占一两页,顶多说说他们修路贡献。忽略了巴黎和会的黑幕,就等于抹掉中国人对国际秩序的觉醒。说白了,西方叙事总爱把焦点搁欧洲,中国成了背景板。这差异不是偶然,而是他们从殖民者视角看世界,中国人从被欺负者角度记历史。
二战这头,差异拉得更大。西方人一口咬定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,才是大战开端。希特勒的坦克轧过边境,英法宣战,欧洲烽火四起。
可中国人算账,从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铁路爆炸算起,日本关东军自导自演,甩锅中国军队,东北三省眨眼沦陷。这就是九一八事变,日本从这儿开始蚕食中国,十四年抗战拉开大幕。
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,全民族抗战正式打响,12月13日南京陷落,日军制造大屠杀,六周内三十万军民遇难,妇女儿童遭奸淫,城市三分之一毁于火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后来判了,屠杀规模达二十万以上,这不是数字,是血淋淋的现实。
中国战场成了日军主场,一百五十万鬼子兵陷这儿拔不动腿,东京指挥部没法抽调兵力去太平洋或欧洲援助轴心国。盟军太平洋岛屿战、苏联东线反攻,都沾了中国抗战的光。
没有这十四年拖延,希特勒和东条英机说不定早联手了。重庆从1938年起遭上千次轰炸,滇缅公路上补给线被切,女工孕妇背炸药过雪山,台儿庄战役里炊事员抱雷包钻坦克。
西方人呢?他们记着诺曼底的登陆艇,原子弹的蘑菇云,却把中国战场搁一边儿。原因?他们的叙事是欧洲中心,中国抗战不合拍。
九一八的火种,烧出十四年血路
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步步紧逼,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,东北成日本后院。1935年华北自治运动,威胁华北主权,中国政府节节退让,到1937年全面侵华。
南京大屠杀是高峰,日军进城后,公开违反国际公约,屠杀、抢掠、纵火一条龙。幸存者证词堆成山,国际安全区委员会记录了上万起暴行。战后东京审判,东条英机他们被绞,七个甲级战犯伏法。可这没挡住日本右翼翻旧账,说屠杀是宣传。
中国抗战不光是军事,还动员全社会。地方政府、少数民族都上阵,伤亡三千五百万人,三分国土沦陷。日军九成陆军耗在中国,太平洋战区分两条线,没中国牵制,日本早南下更多。哈罗德·拉夫这美国历史学家直言,如果中国早败,盟军压力翻倍。
拉纳·米特在《被遗忘的盟友》里算账,中国抵抗绑住六十万日军,等于帮西方省了大麻烦。可西方人咋想?他们觉得中国是受益者,不是贡献者。战后,美国签免责协议,三菱住友继续发财,岸信介出狱当首相。
苏联东线灭六百德师,西点教材只三页讲,苏中贡献被矮化。中国人看二战,是亡国灭种的危机,西方是权力洗牌的游戏。输了赔地换国王,文明不灭;中国人输了,就真没了。这骨子里的不一样,让认知裂开大缝。
西方教材和学术圈,对中国战场的忽略不是巧合。剑桥大学数据,二战论文八成二谈诺曼底,三成不到提中国。法国中学书里,中国抗战一句话:远东日中冲突。美国时代周刊飞虎队照片,剪掉中国地勤,只留美飞行员。澳大利亚中学历史书,中国抗日仅几行,焦点全欧洲。
牛津大学拉纳·米特说,西方对二战中国知之甚少,战时还建双重形象:盟友加负担。战后,冷战一来,中国从盟友变敌人,历史被遮蔽。21世纪全球史观兴起,才有点改观,但根儿上还是欧洲中心。美国学界费正清他们主导,国共关系成焦点,忽略社会多元参与。
麦克道格版教科书把抗日列亚太冲突,普伦蒂斯·霍尔版更少。法国卡昂纪念馆,中国展区边缘化。原因有三:一,语言壁垒,中文资料难读;二,政治偏见,冷战遗毒;三,叙事惯性,西方救世主论容不下东方主角。
中国学者近年发力,抗战云档案上线,三百六十七万份区块链存档,RCEP框架推日企公示责任。剑桥二战史新版加中国章,主编承认欠东方一部完整史。这不是施舍,是事实逼的。忽略中国,就扭曲全球反法西斯图景。
西方忽略中国抗战,影响不小。战时,罗斯福他们承认中国重要,飞虎队援助过。但战后,美国为抗苏,放纵日本战犯,东京审判只七人死刑。苏联贡献大,西点书寥寥。
中国十四年,耗日九成陆军,却被降格受益者。澳大利亚教材里,二战中国篇短,焦点太平洋美军。香港学者说,美国中心史观主导,费正清《剑桥中国史》弱化抗日社会面。法国书只提九一八和七七,之后空白。
环球时报批,西方认识停在过去,中国抗日是反法西斯有机部分。人大重阳网长文,四种错误二战史观害中国八十年:单一化日本、矮化中国、忽略全球、冷战滤镜。中国学术界检视西方,战时承认、战后遗忘、21世纪反思。
泰迪·乌尔德里克斯说,西方叙事降中国三等战场,只提事变不提持久战。重新理解二战起点,需中俄西方对话,破语言文化障。这亏欠,得补。忽略不是不知,是不愿承认中国主角地位。
天创网配资-最好的股票配资导航网-网上配资的平台-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