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首长,您看她们才刚到几天,表现得一直很好,也没做过什么错事……”王近山的警卫员抓了抓头,显得有些犹豫。
刚才,王近山下达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命令:立即处决刚刚到达部队的两名女兵。事实上,在此之前,这三人唯一的接触,就是她们刚刚跑过来向王近山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,简单的打了几句招呼而已。
然而,王近山并没有因为警卫员的疑虑而改变决定,他语气坚定:“我有我的道理,一会儿我会当面解释,快去!”
王近山为何会突然做出如此决断,甚至对刚到的新兵下达如此严厉的命令?
尽管战士们对这一命令感到极度困惑,但他们还是自觉地拦住了这两名女兵。王近山则命令一名战士去把其余战士叫过来,他自己慢慢走向她们,停在了两米远的地方。
不久,操场上已经站满了整齐列队的战士,另外两名战士押住了这两名女兵,防止她们做出任何反应。
展开剩余90%“首长,您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吗?”其中一名女兵脸上满是惊讶与不解,似乎完全无法理解眼下的局势。
“我们做错了什么吗,首长?”另一名女兵的眼里满是无助和恐惧,声音哽咽,“请您告诉我们错在哪,我们保证以后不会再犯。”
王近山依然保持沉默,只是用那深邃的眼神注视着她们,目光冷峻、严厉。当她们的哀求声逐渐停止后,王近山才忽然转过身来,声音高亢地对全体战士们喊道:
“你们来自四面八方,能分辨出她们的口音来自哪里吗?”
战士们彼此交换着困惑的目光,现场顿时充满了低声讨论的声音:
“她们说话不像山东话的。”
“我觉得也不像湖北话吧……老李,你觉得她们是你那边的吗?”
“听起来像湖南话吗?不太像呀。”
然后,一名战士低声说道:“你们不觉得,这口音有点像日本人吗?” 他的声音虽然微弱,但瞬间引起了不小的骚动:
“我就说,她们的声音听起来有点耳熟!”
“等等,这可不是小事!我们是不是听错了?不能冤枉人家!”
“那你怎么解释她们那奇怪的口音呢?”
王近山冷静地看向那两名女兵,见她们面露震惊之色,互相对视一眼,然后又用哀求的眼神看向自己。 王近山不理她们的哀求,继续说道:“大家觉得她们说话的口音,听起来是不是像日本人?正如我所说,她们就是日本派来的间谍!”
“首长,我们不是……”女兵们惊恐地叫了出来,但王近山的声音又迅速覆盖了她们的辩解:
“当然,仅凭口音就断定她们是日本人,这显然不够谨慎。我还有更多线索可以说明这一点。”
王近山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战士,问道:“你们中,哪位能在仅仅两天时间内,熟练地完成所有的训练任务?”
此言一出,战士们再次陷入了沉默。
八路军一直非常重视士兵们的训练,每次整军时,部队必须抽出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训练,训练内容包括袭击、伏击、夜袭等复杂的军事动作。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位战士都能够在多变的战场环境下应对自如。
尽管在最近敌人不断加强“扫荡”力度的背景下,部分训练的强度有所放松,女兵们的训练量较小,但想要在所有项目中都拿到“优秀”,并非一件容易的事。
然而,这两名女兵刚到两天,就在每项训练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。这引起了大家的疑惑。
她们是不是曾有过其他的军队经历呢?但她们刚刚到达时明确表示,自己一直在附近某个小村庄务农,从未接触过军队生活,更没碰过武器。
如果她们说的不是实话,那她们到底是在图谋什么呢?
战士们的怀疑加深了,目光中充满了不信任。
“她们第一次见到我,就立刻跑来向我敬礼,打招呼。可她们又是怎么知道我就是‘首长’的呢?”王近山接着说道,眼神愈发犀利。
“对啊,首长穿的衣服和我们一样,怎么可能一眼认出您?”
“难道她们早就见过您?”
这时,第一名女兵开口了:“我们、我们之前见过您!您还记得吴家村吗?几天前八路军打败了日本鬼子,我们就在百姓人群里见过您……”
王近山冷冷地说道:“吴家村总共不过十多户人家,人口不到四十人。当时全村百姓都出来了,但我在现场根本没有看到你们两个。”
此时,两名女兵终于忍不住了,眼中露出一丝狰狞之色,双手迅速从腰间抽出手枪,对准了王近山!
然而,王近山早已准备好,他手中也同样握着一把手枪。
“砰砰”两声枪响,两名女兵应声倒地,死状凄惨,鲜血染红了操场。
从她们敢在众人面前拔枪、试图刺杀王近山的举动来看,大家几乎可以确定她们的身份——确实是特务。
尽管如此,大家还是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调查,先是去了吴家村,询问村里是否见过这两名女兵,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说从没见过她们;
接着,经过深入调查,确实找到了她们与日本人的秘密联络证据,最终证实了她们是日本派遣的间谍。
这次事件过去后,所有战士都对王近山的果断与决断力感到钦佩,并且感慨首长目光如炬,一眼就看出了这两名潜伏在部队中的间谍。
王近山,这位胸怀大志、足智多谋的将领,他的果敢与深思熟虑的决策,使他成为八路军的一员杰出的指挥员。说到王近山的性格与特点,很多人或许会想起某部经典抗日剧。确实,这部剧的主角与王近山有着不少相似之处,那便是《亮剑》,剧中的李云龙,便是以王近山将军为原型。
王近山原名王文善,生于1915年,湖北红安。他出生在贫困的农家,小时候总是帮家里在田间劳作,稍大些便去地主家做长工。生活艰辛,常受暴打,每天从黎明到深夜,辛苦劳作,工资仅够温饱,甚至连希望都看不到。
尽管如此,王近山从未甘心过这样的生活。他渴望改变命运,期盼有一天能摆脱贫困,过上有尊严的生活。
15岁时,他遇到了红军的队伍。尽管当时村子消息闭塞,但革命的风潮仍然传到了他耳中。王近山对红军充满了向往,特别是看到他们脸上挂着的希望和快乐,他忍不住想加入。
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,之后的岁月里,他参加了无数战斗,屡次从生死边缘脱险。年仅16岁时,他便成为连长。
在抗日战争时期,王近山更是大放异彩。1943年10月,王近山已经是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,率领386旅第16团2000多人从太行山回到陕北。
此时,日军逼近陕北,王近山决定在临汾县韩略村附近埋伏敌人,准备打一场伏击战。
那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配资-最好的股票配资导航网-网上配资的平台-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